內涵
|
鮑爾貝(Bowlby)提出依戀感理論,又稱為依附理論
嬰兒出生至三歲,若剝奪母親的撫育,將影響身心發展
母親撫育嬰兒,藉由具母愛的撫摸和擁抱,將使嬰兒有安全感和愉悅的情緒
郝威(Howe)認為母親與嬰兒的接觸是傳神、不知不覺的
Ex假如母親感到緊張,嬰兒也會感到緊張
|
|
依戀的類型
|
安全依戀型
Secure
attachment
|
主要照顧者在身邊時,可以自由探索環境,和陌生人互動
照顧者離開時,會難過哭泣感到焦慮
照顧者回來時,會很快地靠近尋求安撫
安全依附有助社會及情緒的發展
|
反抗型依附
矛盾型依附Resistant-attachment
|
當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時,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會感到焦慮
照顧者離開時,會表現沮喪
照顧者回來時,變得矛盾,想接近又表現拒絕
主要照顧者特性為:照顧能力差、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、不一致的行為
|
|
逃避型依附Avoidant-attachment
|
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,在照顧者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
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,不會探索環境
面對陌生人和照顧者的態度一致
主要照顧者特性為:沒耐心、對嬰兒不敏感、表現負面反應、拒絕身體接觸。
嬰兒表現:退縮、孤立、對學習沒興趣、缺乏動機、不易交友。成年後:冷漠型。
|
|
紊亂型依附Disorganized-attachment
|
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,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反抗或迴避
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
人際互動不穩定,導致孩子面對照顧者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
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,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
混亂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己,如同從一面破碎的鏡子
|
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依附理論(Theory of Attachment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