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織與組織環境
|
|
組織
|
定義:為追求共同目標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,建立起達成目標之結構與過程
構成要素:組織結構、組織設計與變革、組織文化
|
組織結構
|
定義:任務或職權關係的正式系統,用於控制、協調及激勵員工,使員工透過合作的方式達到組織的目標
基本要件:(1)分工、(2)協調、溝通、工作流程及指導組織活動的正式權力
|
組織設計
|
一個組織結構的發展與變革
職位劃分和權責分配的動態過程
目的在建立組織各部門和成員間的關係,以達成組織目標
|
組織變革
|
從現狀轉變到期待的未來狀態,以增進效能之方式
|
組織文化
|
一套非正式的價值、規範及信念
控制組織內個人與群體間的互動關係
控制組織內個人與組織外的個人的互動關係
|
組織環境
|
環繞在組織周圍的潛在影響力,左右組織運作方式與取得稀少資源的方法
內部環境:內部實體工作環境與文化交織的狀況
外部環境:一般環境與任務環境(特定環境)
|
組織結構
|
|||
三個構面
|
複雜性
(組織分化)
|
水平分化
|
工作專業化
涉及分工和部門化
|
垂直分化
|
組織垂直層級的數目,層級越多,溝通管道越複雜
指揮鏈、職權與職責、控制幅度、集權化與分權化
|
||
正式化
|
仰賴規則、程序、正式訓練及相關機制
使成員行為趨於標準化的程度
|
||
集中化
|
決策權之所在
|
||
指揮鏈
|
最高層級到最低層級的職權線,一種誰要向誰報告的關係
指揮權統一原則
|
||
職權
|
合法化的權力
管理者在組織內部擁有正式的決策權、命令權及資源分配權等
|
||
職責
|
管理者擁有職權,就有義務採取行動,並對此任務負起責任
|
||
控制幅度
|
管理幅度
一位主管可以直接管理的部屬人數
|
||
集權化與分權化
|
依組織內部決策權力集中狀況進行區分
二者為相對概念
非營利組織決策時的兩難→充權低階主管或基層員工
|
集權化的優勢
|
分權化的優勢
|
以組織整體執行共同的政策
|
決策更貼近作業層級
|
使決策與組織目標一致
|
彈性回應地方/基層的環境與需求
|
預防下級單位過於獨立自主
|
減輕高階管理者的負擔
|
易於協調和管理控制
|
趨於扁平化和彈性結構的發展
|
促進規模經濟和降低行政成本
|
有效提供期待之服務措施的支持性服務
|
更加善用專門化
|
提供訓練的機會和管理的發展
|
促進決策的速度
|
激勵員工的動機和士氣
|
組織結構類型的比較
|
|
機械型結構
|
有機型結構
|
高層決策
高塔式結構、高度正式化、集權化
|
授權與分權
扁平式結構、低度正式化、分權化
|
明確指揮鏈、由上而下垂之溝通、資訊如同權利
|
橫向水平溝通、資訊共享
|
明確的任務、角色與分工
階層功能間主要的整合機制
|
寬鬆的任務、角色與分工
任務小組或團隊為功能間的主要整合機制
|
標準化作業(規定與sop)
|
彈性、協調與互相調整作業
|
員工自主性低
強調服從與尊重傳統
|
員工自主性高
強調創造力和冒險
|
重視組織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
不鼓勵創新
|
重視組織接受環境的挑戰
鼓勵接受挑戰與創新
|
正式職位決定個人地位,升遷緩慢
|
強調個人適任、專業及創新能力
|
僵固且不易因應環境的巨大變動
|
彈性且易因應環境的變動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