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

道德發展層次

柯柏格的道德發展層次(三層次六階段)


年齡
層次
發展任務
階段別
4-10
道德成規前期
Preconventional or premoral level
自我興趣
第一階段:避免處罰
第二階段:趨賞避罰
10-13
道德成規期(道德習慣期)
Conventional level
符合社會習俗
第三階段:獲得讚賞
第四階段:順從權威
13-
道德自律期(道德原則期)
Postconventional level
真正的道德
第五階段:遵循法律與社會原則
第六階段:超越法律要求

季里根的女性道德發展理論

對柯柏格的批判
理論內涵

忽略性別差異:女性道德兩難困境與男性不同,反對其理論之男性觀點。
關懷:女性思考注重關係、溝通並關懷他人。

陽剛與陰柔:
男性傾向釐清對錯與自律,不涉及善的議題。
女性重視關係,道德判斷與同理心相關聯,道德思考重脈絡而非分類。
忽略文化差異:文化體制會造成男女性別角色差異,而這種由男性設計的理論會有偏誤。
照顧他人:女性道德發展依循照顧他人原則。


主要階段
過渡階段
內容
第一個階段

利己主義:著重個人生存。

第一個過渡階段
考慮責任:關心人我關係,在利己與責任、依賴與獨立間掙扎。
第二個階段

自我犧牲是好女人的表現:順從社會價值才能獲得一席之地。犧牲自己進而照顧、保護他人,才能受他人接納。

第二個過渡階段
追求真實:思考犧牲是否合理,調整「他人」和「自己」的比重。
第三個階段

不傷害他人:自己與他人取得平衡,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,才是當一個人的價值。

關懷觀點
A以自我生存為導向
B被別人接受
C相互依存的責任
選擇對自己好的,當感覺到自己夠好,才覺得有能力照顧別人。
責任與自我犧牲。
對雙方的責任歸屬給相等的衡量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